在词中找找春天

这时节,南方也真是有春天的气息了,早晨走在和煦的春风里,看着路边土地上冒出的点点新绿,便知道,这个南方城市不算太冷的冬天正在远去。

于是,也很想在词中找找春天,还有春天中的你。

这个主题只选了四首词,或许不是最好的,更不是最著名的,不过愿这几首词,也能给你带来别样的情思与春意。

《江城子・西城杨柳弄春柔》(秦观)

西城杨柳弄春柔。动离忧,泪难收。犹记多情,曾为系归舟。碧野朱桥当日事,人不见,水空流。

韶华不为少年留。恨悠悠,几时休?飞絮落花时候、一登楼。便做春江都是泪,流不尽,许多愁。

自古,杨柳关乎离别。古人的折柳赠别,更为分离添上了几分浪漫的情致。

早在《诗经》的时候就有 “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”,是写一个战士离开故乡去出征的时候,正值杨柳青青,繁盛茂密的季节。后来,诗词中随处可见 “年年柳色,灞陵伤别”“今宵酒醒何处,杨柳岸晓风残月” 这样的句子。

而秦观的这首离别词也是从杨柳入手,春天的杨柳,让他想起了曾经的离别。那必定是让他心念转动的人,也是令他一别难忘的人。

一瞬间,绿色的田野,红色的小桥,似乎都来到了词人眼前。归舟返航,载入你多情的眼眸;江水空流,流不尽别后的清泪。多想问一句,你在何处?你可还好?

有时候,我们可以感受到,人之所以有漫长的痛苦,并不是因为真的遇到了苦不堪言的事,而是回忆太美,但往事不可追。

比如记忆里的青春韶华、意气风发,或甜蜜爱恋、刻骨情肠,都是因为失去了而倍加苦痛,而且越是美好,痛得越深,再不能拥有的遗憾也越折磨人。

秦观是个感情极为细腻的词人,晚春时节的落花飞絮牵扯着他敏感的神经,偶尔登楼远望时,看见滔滔江水,就如看到了滚滚泪泉,但再多的水,再多的泪,似乎也解不开他心中万千的愁。

这份愁把他带到了从前的回忆里,彼时他温柔多情,她红颜娇媚,他们一起度过了生命里最美的春天,以为会一起走下去,然而,再美的春天也会结束,恰如爱情与人生。

《青玉案・一年春事都来几》(欧阳修)

一年春事都来几?早过了、三之二。绿暗红嫣浑可事。绿杨庭院,暖风帘幕,有个人憔悴。

买花载酒长安市,又争似、家山见桃李?不枉东风吹客泪。相思难表,梦魂无据,惟有归来是。

人们总是在冬天里盼望着春天,然而当春天真的来临时,又往往短暂得转瞬即逝。就在我们惜落花、怨东风的情绪里,春天已然无声无息地离去了。

所以词人才如此直白下笔,他先是问一年的春光能占几分,又感叹早已过了三分之二。或许他也在暗暗地感慨自己的人生也走过了大半时光吧。

按理说此刻晚春的景致仍然不错,花红柳绿,暖风拂面,可为何庭院之中、帘幕之下,有个人忧心忡忡、憔悴不堪呢?

原来,他在思念远方的故乡啊。

长安,是他祖国的都城,是他政治理想施展的重要舞台,他在这里留下过太多的喜怒哀乐,可如今他老了,想回家安度晚年了。纵然长安城里可以尽情地载酒买花,可他更愿意到故乡的山上去观赏那熟悉的桃李风韵。

杜甫有诗 —— 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,当此际,家乡的一切在词人眼里似乎都别有一番美好。

“不枉东风吹客泪” 是全词中最动人的句子,看到它的时候,仿佛能够感受到异乡人的眼泪就在我们面前纷飞。所有想念的,梦见的,都是那个渴盼中的归期。人生漫长而又匆忙,相信那也是让心灵趋于宁静的最好归宿。

《清平乐・春风依旧》(赵令畤)

** 春风依旧,著意隋堤柳。搓得鹅儿黄欲就,天气清明时候。 **

去年紫陌青门,今宵雨魄云魂。断送一生憔悴,只消几个黄昏。

对景伤春时,若是读到这 “断送一生憔悴,只消几个黄昏”,便立刻感受到了某种动人心魄的悲感。

也正是因为这一句,才让更多的人注意到赵令畤的这首《清平乐》。

此小令简洁轻盈,但在感情上却深婉悲切,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,才道出心底那最痛的相思。

而这世间再暖的春风,也吹不散悲者皱起的眉弯;再美的春意,也化不开离人心头的幽恨。一个人的春天,真是难过啊。

似乎一切都和去年一样,春日重回这片土地,柳树重新长出叶子,清明时节该有的景致也分毫不差。然而有个词叫 “物是人非”,人们最容易在相似的景物里怀念逝去的美好,或离开的人。

他还记得去年春天,他们穿过京城的门,并肩走在京郊的小路上,一起享受着春光,一起感受着爱情的甜美。可如今,再见已是奢望,他和她也唯有在梦中相逢。

然而,这一生还有多少时间,可供他怀恋叹息,如那匆匆走过的春天一样,岁月的脚步从未停下过。

有时候不禁想,人的生命中到底什么最美?是得不到、已失去,还是近在眼前的幸福?在词人眼里可能会是前者,但对于我们来说要更珍惜后者。因为前者让词人创造了文学,而后者可以让我们好好地生活。

《永遇乐・落日熔金》(李清照)

落日熔金,暮云合璧,人在何处?染柳烟浓,吹梅笛怨,春意知几许?元宵佳节,融和天气,次第岂无风雨?来相召,香车宝马,谢他酒朋诗侣。

中州盛日,闺门多暇,记得偏重三五。铺翠冠儿,捻金雪柳,簇带争济楚。如今憔悴,风鬟雾鬓,怕见夜间出去。不如向帘儿底下,听人笑语。

李清照的这首《永遇乐》,读来或许没有《声声慢》更加悲切,但其中的孤独与落寞,却完全不亚于那首愁肠百结的婉约词。

这是一个亡国后的元宵佳节,她也失去了亲爱的丈夫,只能孤单地流居江南,面对身边强烈的节日气息,她心里的悲苦似乎比以往更多了。

落日、暮光、云彩,都很美,可她却不知自己身在何处;新柳、绿烟、笛音,都很妙,可这又是哪里的春天?即便此刻有朋友来招她相聚游玩,她也婉言地谢绝了,因为心中有那么多愁闷,又怎么好去坏了别人的兴致。

或许这样的时刻最适合回忆与思念,想起昔日繁盛的年华,想起曾经闲暇的时光,自己也会打扮得鲜亮夺目,与人共欢。

可如今,经历过世事沧桑,已毫无心情着意梳妆,看着镜子里憔悴的容颜,感觉人老了,心也老了,并且开始害怕在这欢腾的夜晚出去,不如就在帘子底下,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吧。

作为一名女性词人,李清照的作品本就细腻深婉,而当她饱含思国思家的悲痛时,那种令人心疼的感觉顿时通过她的词,击中了我们的心。

在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中,谁又能躲得开命运的无情呢?

而那几许春意,仿佛都留在了时光里。